LGJ-12A实验型冻干机与东华大学复合材料 二维码
发表时间:2024-12-30 18:02 东华大学,作为教育部直属、国家“211工程”及“双**”建设高校。学校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生命健康、高端装备、航天航空、重大建筑工程、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,为“天宫”、“天舟”、“北斗”、“天通”、“嫦娥”等国家重大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。 在东华大学的科研平台上,LGJ-12A实验型冻干机作为重要的实验设备,为复合材料的冻干技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。以下是复合材料冻干技术工艺的详细介绍: 一、预处理阶段 在复合材料冻干前,首先进行配方优化,确保各成分均匀分散。随后,对复合材料进行成型处理,如制成溶液、悬浮液、凝胶等适合冻干的形态。同时,严格控制物料的浓度和酸碱度等参数,这是决定冻干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关键步骤。特别是在制备生物医用复合材料时,需精确调配生物活性成分与基质材料的比例,以保证其生物相容性和功能性。 二、冷冻阶段 采用速冻方式,如液氮速冻或低温冰箱速冻,迅速将物料降温至共晶点以下。这一过程中,水分快速形成细小均匀的冰晶,有效减少对材料微观结构的机械损伤。由于不同复合材料的成分差异,其共晶点温度也会有所不同。因此,需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(DSC)等技术精准测定共晶点温度,以确定合适的冷冻温度程序。 三、真空升华干燥阶段 将冷冻后的物料迅速转移至真空系统中,在高真空环境下(通常压力在几十帕至几百帕之间)缓慢升温,使冰晶升华。在升华过程中,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和真空度。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材料软化变形,而真空度不足则会影响升华速率和干燥效果。通过加热板、辐射加热等方式提供升华所需热量,同时利用真空泵维持真空环境,持续抽走升华产生的水蒸气。 四、解析干燥阶段 升华干燥结束后,物料中仍残留少量结合水。此时,需要在稍高温度下(但低于材料的热分解温度)进行解析干燥,进一步降低材料含水量。一般将温度升高至20-40℃,持续数小时,直至达到预期的含水率要求。至此,复合材料的冻干过程基本完成,得到干燥、疏松、多孔且性能优良的制品。 东华大学LGJ-12A实验型冻干机及复合材料冻干技术工艺的研究,不仅为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持,也为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声明:此篇为北京四环起航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文章,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:https://www.bjshdgj.com/h-nd-701.html
文章分类:
高校实验客户案例
|